加氫石油樹脂在UV光固化涂料中的流平性優化
UV光固化涂料因固化速度快、能耗低、VOC 排放少等優勢,廣泛應用于家具、電子、汽車等領域,但其施工過程中易因“流平不足”出現橘皮、縮孔、刷痕等缺陷,嚴重影響涂層外觀與性能。流平性的核心是涂料在基材表面鋪展、流動并消除表面不規則的能力,依賴涂料的黏度特性、表面張力及成膜過程中的流動性調控。加氫石油樹脂(Hydrogenated Petroleumresin,HPR)作為一種低分子量、高相容性的熱塑性樹脂,可通過“黏度調節”“表面張力匹配”“成膜過程流動性調控”三重機制,優化UV光固化涂料的流平性,同時兼顧涂層的硬度、附著力等關鍵性能,成為解決UV涂料流平缺陷的重要功能助劑。本文從UV光固化涂料流平性的影響因素切入,系統剖析HPR的優化機制,結合應用參數確定適宜的使用方案,為高性能UV涂料的配方設計提供理論支撐。
一、UV光固化涂料流平性的核心影響因素
UV光固化涂料的流平過程分為“濕膜流動期”與“固化定型期”:濕膜流動期需涂料具備適宜的流動性,消除施工產生的表面紋理;固化定型期需涂料在流平完成后快速固化,避免過度流動導致流掛。流平性不足的本質是“流動動力無法平衡阻力”,核心影響因素包括三方面:
(一)涂料黏度與黏度隨時間的變化
黏度是涂料流動的核心阻力 —— 黏度過高會導致涂料難以鋪展,無法消除刷痕;黏度過低則易導致流掛,且濕膜在固化前過度流動可能產生新的表面不規則。更關鍵的是,UV涂料在施工后(暴露于UV光前)會因“預聚體與單體的輕微聚合”“溶劑揮發(若含活性稀釋劑)”導致黏度隨時間上升,若黏度上升過快,會壓縮濕膜流動時間,流平不充分;若上升過慢,則可能錯過良好的固化窗口,引發流掛。
(二)涂料與基材的表面張力匹配
表面張力差是涂料鋪展的動力 —— 當涂料表面張力低于基材表面張力時,涂料易在基材表面自發鋪展(鋪展系數>0);反之則易收縮形成縮孔或針孔。UV涂料的表面張力主要由預聚體(如環氧丙烯酸酯、聚氨酯丙烯酸酯)與活性稀釋劑(如 TMPTA、HEA)決定,多數預聚體表面張力較高(35-45 mN/m),而木材、塑料等基材表面張力較低(25-30mN/m),表面張力不匹配易導致流平缺陷。
(三)成膜過程的流動性保留
UV涂料的固化速度極快(通常幾秒至幾十秒),流平需在固化前完成 —— 若涂料在濕膜階段流動性不足(如預聚體交聯度高、分子鏈剛性強),或固化引發速度過快,會導致濕膜未充分流平即定型,表面缺陷被固化保留。此外,涂料中的顏填料(如鈦白粉、炭黑)若分散不均,會形成局部高黏度區域,阻礙流動,加劇流平問題。
二、優化UV光固化涂料流平性的核心機制
HPR的分子結構(低分子量1000-5000Da、飽和烷烴主鏈、弱極性)與UV涂料體系(預聚體+活性稀釋劑+光引發劑)具有優異相容性,可從“降低流動阻力”“調節表面張力”“延長有效流平時間”三方面協同優化流平性,且不損害涂層固化后的力學性能。
(一)黏度調控:降低流動阻力,延長有效流平時間
HPR通過“稀釋增塑”與“黏度-時間曲線優化”,為涂料提供適宜的流動窗口:
降低體系黏度,減少流動阻力:HPR的低分子量特性使其可作為“內增塑劑”,嵌入UV涂料的預聚體分子鏈間,削弱分子鏈間的范德華力與氫鍵作用,降低涂料整體黏度。實驗顯示,在環氧丙烯酸酯型UV涂料中添加 5%C5基HPR(Tg=-15℃),涂料黏度(25℃,旋轉黏度計測試)從 3500mPa・s 降至2200mPa・s,流動阻力顯著降低,施工時刷痕可在 30秒內初步消除;而未添加HPR的涂料,黏度高導致刷痕保留時間超1分鐘,最終固化后仍有明顯紋理。
延緩黏度上升,延長流平窗口:UV涂料施工后,活性稀釋劑的輕微自聚會導致黏度緩慢上升,HPR的飽和結構可抑制稀釋劑分子的過早聚合(通過降低自由基反應活性),延緩黏度上升速率。對比實驗表明,添加 8%HPR的UV涂料,施工后黏度從2000mPa・s 升至 3000mPa・s 需120秒(有效流平時間),而未添加組僅需 60秒,流平時間延長1倍,確保濕膜有充足時間消除表面不規則。
避免過度降黏,防止流掛:與傳統降黏劑(如小分子酯類活性稀釋劑)相比,HPR的分子鏈具有一定剛性(飽和烷烴主鏈),降黏同時可保留涂料的“假塑性”(剪切力作用下黏度降低,便于施工;剪切力消失后黏度回升,抑制流掛)。添加HPR的UV涂料,觸變指數(TI = 黏度 6rpm/黏度 60rpm)從1.2 提升至1.8,施工后靜置時黏度快速回升,流掛長度從 5mm 降至1mm 以下,兼顧流平與抗流掛性。
(二)表面張力調節:促進涂料鋪展,消除縮孔
HPR通過“降低涂料表面張力”與“改善基材潤濕性”,解決表面張力不匹配問題,促進涂料在基材表面均勻鋪展:
降低涂料表面張力,提升鋪展性:HPR的弱極性分子結構(飽和烷烴主鏈)可降低UV涂料的表面張力 —— 環氧丙烯酸酯預聚體的表面張力約 42 mN/m,添加 6%C5/C9共聚基HPR后,表面張力降至 34 mN/m,與木材基材(表面張力28 mN/m)的差值縮小,鋪展系數從 0.8 提升至1.5,涂料可自發鋪展形成均勻濕膜,避免收縮形成縮孔。
改善基材潤濕性,消除針孔:HPR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,可吸附在涂料-基材界面,減少界面張力,促進涂料對基材表面微小凹陷(如木材紋理、塑料劃痕)的浸潤。未添加HPR的UV涂料在木材表面施工時,因潤濕性差,微小凹陷處易形成“空氣包裹”,固化后出現針孔(針孔密度約20個 /dm²);添加HPR后,涂料可完全浸潤凹陷,針孔密度降至3個 /dm² 以下,表面平整度顯著提升。
抑制顏填料團聚,避免局部表面張力波動:UV涂料中的顏填料(如鈦白粉)若團聚,會導致局部區域表面張力升高,引發涂料向低表面張力區域流動,形成橘皮。HPR可吸附在顏填料表面,通過空間位阻效應防止團聚(鈦白粉團聚粒徑從 500nm 降至200nm 以下),使涂料表面張力均勻分布(表面張力變異系數從 8% 降至 3%),消除因局部張力差異導致的流平缺陷。
(三)成膜過程流動性保留:匹配流平與固化速度
HPR通過“調節固化速率”與“增強濕膜彈性”,確保涂料在固化前完成流平,同時避免固化后表面變形:
延緩初期固化,保留流動性:HPR的飽和結構對光引發劑(如1173、TPO)的活性有輕微抑制作用,可延緩UV涂料的初期固化速率(凝膠時間從8秒延長至15 秒),為濕膜提供更長的流動時間。但HPR不影響最終固化程度(紅外光譜測試顯示,添加HPR的涂料 C=C 雙鍵轉化率仍達 90% 以上),確保涂層力學性能不受損。
增強濕膜彈性,消除固化收縮導致的表面缺陷:UV涂料固化過程中會因 C=C 雙鍵聚合產生體積收縮(收縮率約 5%-8%),收縮不均易導致表面產生橘皮。HPR可作為“柔性鏈段”嵌入固化后的樹脂網絡,增強濕膜在收縮過程中的彈性(拉伸彈性模量從2500MPa 降至2000MPa),緩沖收縮應力,減少表面變形。實驗顯示,添加HPR的UV涂層,橘皮值(DOI 光澤儀測試)從15 降至 8,表面平整度達到鏡面級(60° 光澤度提升至 95% 以上)。
改善涂層均一性,避免局部厚度差異:HPR的均勻分散性可確保涂料在流平過程中形成均一厚度的濕膜(濕膜厚度變異系數從12% 降至 5%),避免因局部厚度不均導致固化速度差異(厚膜區域固化慢,易過度流動;薄膜區域固化快,流平不足),進一步優化表面流平效果。
三、在UV光固化涂料中的應用參數優化
為最大化HPR的流平優化效果,需結合UV涂料的類型(如清漆、色漆)、基材特性(如木材、塑料)及性能需求(如硬度、附著力),優化HPR的“類型選擇”“添加量”與“配方協同”。
(一)類型選擇:匹配涂料體系與基材
清漆體系(如家具透明UV漆):選擇高純度C5基HPR(色相≤1#,透光率>95%),其低黏度、高透明性可避免影響涂層光澤,同時顯著提升流平性;
色漆體系(如塑料UV色漆):選擇C5/C9共聚基HPR(Tg=0℃-10℃),其與顏填料的相容性更好,可同時優化流平性與顏填料分散性;
低表面能基材(如 PP 塑料):選擇改性HPR(如引入少量羥基的HPR),其極性略高,可進一步降低涂料表面張力(降至 30mPa・s 以下),改善對低表面能基材的潤濕性。
(二)添加量控制:平衡流平性與涂層性能
HPR的添加量需控制在 3%-10%(以涂料總質量計),過量會導致涂層硬度下降,不足則流平優化效果有限:
低添加量(3%-5%):適用于對硬度要求高、流平需求中等的場景(如地板UV漆),可提升流平性20%-30%,涂層鉛筆硬度仍保持2H 以上;
中添加量(5%-8%):適用于流平與硬度均衡需求的場景(如家具UV清漆),流平性提升 40%-50%,鉛筆硬度≥H,附著力(劃格法)達 0級;
高添加量(8%-10%):適用于低表面能基材(如 PP 塑料UV漆)或流平需求極高的場景(如鏡面UV漆),流平性提升 60%-70%,需搭配少量納米二氧化硅(1%-2%)彌補硬度損失(鉛筆硬度恢復至 H)。
(三)配方協同:與其他助劑優化搭配
與流平劑協同:HPR與有機硅流平劑(如 BYK-333,添加量 0.1%-0.3%)復配,可產生“協同效應”——HPR降低黏度、延長流平時間,有機硅流平劑進一步降低表面張力、消除縮孔,使涂層橘皮值從8降至5以下;
與光引發劑協同:當HPR添加量>8% 時,需適當提高光引發劑用量(如 TPO 從2% 增至2.5%),抵消HPR對固化速率的輕微抑制,確保凝膠時間控制在12-15 秒,兼顧流平與固化效率;
與活性稀釋劑協同:選擇低黏度活性稀釋劑(如 HEA,添加量10%-15%)與HPR復配,可進一步降低涂料黏度(從2200mPa・s 降至1800mPa・s),同時 HEA 的高反應活性可彌補HPR對涂層硬度的影響,確保固化后涂層力學性能達標。
加氫石油樹脂通過“黏度調控降低流動阻力”“表面張力調節促進鋪展”“成膜流動性保留匹配固化速度”的協同機制,可顯著優化UV光固化涂料的流平性,消除橘皮、縮孔、刷痕等缺陷,同時通過合理的類型選擇(C5基、C5/C9共聚基)、添加量控制(3%-10%)及配方協同(與有機硅流平劑、活性稀釋劑復配),兼顧涂層的硬度、附著力與固化效率,解決了UV涂料“流平性與性能難以兼顧”的痛點。未來,隨著HPR改性技術的升級(如引入功能性基團提升與UV體系的反應性、納米復合增強力學性能),其在高性能UV涂料(如 3C 產品鏡面UV漆、柔性基材UV涂料)中的應用將進一步拓展,為UV光固化涂料行業的外觀與性能升級提供關鍵支撐。
本文來源:河南向榮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http://yudugroup.com/